- 基礎班
- 初級班
- 中級班
- 高級班
近日,馬來西亞出版了已經(jīng)去世的華人作家云里風的紀念文集。在文集中,中馬社會各界就云里風對馬來西亞文學發(fā)展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近100年來,馬來西亞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像云里風這樣的優(yōu)秀華語文學創(chuàng)作者。他們已經(jīng)成為世界華語文學界一支非?;钴S的力量。
百年變遷 守護文化之根
“自19世紀末,眾多中國移民南遷至馬來西亞地區(qū)。從那時起就有文人墨客使用中文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一批反映大馬華人生活的文學作品?!哆穲蟆贰赌涎笊虉蟆贰缎侵奕請蟆返热A文報紙的創(chuàng)辦也助推了當?shù)厝A語文學發(fā)展?!痹谛埋R地區(qū)任教10年的浙江大學海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進教授向本報介紹。
獨特的南洋文化影響了當?shù)厝A人文學創(chuàng)作。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中文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將馬華文學的特點總結為“第四種中國性”?!榜R華文學一方面繼承了中華文化,另一方面又有其特色,樹立起‘文藝的鐵塔’,成為與大陸、香港、臺灣文學齊頭并進的華語文學?!敝斐缈普f,馬華文學與華語語系文學的其他分支共同豐富了中華文化。
馬華文學的成長離不開本土華文教育?!半m然有諸多不利因素,近60年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一直堅持華文教育的獨立性?!苯疬M說,完整的華文教育系統(tǒng)保住了馬來西亞華人的中華文化之根。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是除中國以外華文教育系統(tǒng)最為完整的國家。
馬華文學還事關身份認同。馬來華人社區(qū)濃厚的文學氛圍推動了馬華文學的成長。朱崇科曾在新加坡留學4年多,此后又多次赴馬來西亞參加學術活動,他對此深有體會。
朱崇科說:“在馬來西亞,從老到小,各個階層,各種身份,都愿意參加文學學術研討會,與文學研究者共同討論華語文學?!?/p>
朱崇科認為,這種現(xiàn)象說明,馬華文學作為馬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本地華人對中華文化的堅持和守護?!澳軌蛑v華語、用華語寫作、閱讀華語文學作品,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文化自豪感,同時也是一種身份認同,語言是身份認同的重要標志之一?!?/p>
獨具特色 書寫本土風貌
“在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馬華文學一直在‘中國性’‘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三重視野中尋找自己的方向。”金進認為,大馬華人的身份認同、本土生活經(jīng)驗、馬來華人的新時代挑戰(zhàn)等都是馬來華人作家書寫的主題。
原鄉(xiāng)書寫是馬華文學中的常見類型。對第一代移民來說,中國是落葉歸根的那個故鄉(xiāng);而對“移二代”“移三代”來說,中國是族群文化意義上的原鄉(xiāng)。
金進指出,自新世紀以來,大批馬來華人作家重返故鄉(xiāng),探索自己的文化之根。例如,戴小華創(chuàng)作的《忽如歸》,通過書寫作者自己兩代人的家族故事、原鄉(xiāng)故事,展示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變遷的歷史。
金進(右)在郭寶崑學術研討會上發(fā)言。金 進 供圖
與此同時,馬來華人在當?shù)厣畎儆嗄陙?,扎根本土,憑借自身的智慧,漸漸尋找到本土化的書寫方式。
“當?shù)厝A人崇拜鄭和、過年‘撈魚生’、端午節(jié)吃‘馬來粽’……這些文化習俗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本土華人作家的文學書寫?!敝斐缈普f,在華文文學中大概有一兩千個詞語是獨屬于馬華文學的,此外,文學景物描寫中也大量出現(xiàn)“蕉風椰雨”一類具有熱帶風情的事物。
“李永平的《吉陵春秋》、張貴興的‘雨林三部曲’、小黑的‘白山黑水’、黎紫書的‘怡保小鎮(zhèn)’……都表現(xiàn)出很強的本土意識,作家筆下的世界獨具馬來西亞文學地理風貌?!苯疬M說。
“馬華文學的最大特點是‘本土性’?!敝猩酱髮W珠海校區(qū)中文系馬峰博士認為,馬華文學立足于“本土性”,同時兼容“文化的中國性”“西方的現(xiàn)代性”等特點。在本土融入、文化反思、視域宏闊的共同塑造下,馬華文學成為引領海外華文文學的一支生力軍。
拓寬邊界 傳播中華文明
馬來華語文學,屬于馬來,也屬于世界。
“立足本土的發(fā)展不僅豐富了馬來西亞本土華語文學,也越界跨國地傳播著中華文化?!瘪R峰說,馬華文學彰顯了華人與華文在馬來西亞的靈根自植,不僅拓展了中華文化邊界,也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明。
馬華文學爭奇斗艷,百花齊放。十幾年來,馬華文學界出現(xiàn)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馬華文學獎、新紀元全國大專文學獎、海鷗文學獎等獎項,勉勵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馬來西亞華語文學創(chuàng)作者。
未來,馬華文學將如何更好地書寫華人故事?
“在馬來西亞獨立后,因為創(chuàng)作者所屬的代際不同,他們面對歷史時的心態(tài)、記憶與對話發(fā)生巨大變化,作家的創(chuàng)作圖景隨之變化?!苯疬M表示,在21世紀多種語言和多元文化的社會現(xiàn)實中,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在建構社會與文化意識、協(xié)商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
“對馬華新生代作家而言,如何在創(chuàng)作主題、藝術表現(xiàn)形式方面進行新突破,成為他們追求作品現(xiàn)代性的一個重要動因。”金進說,溫祥英的《清教徒》、李天葆的《盛世天光》、賀淑芳的《別再提起》、黎紫書的《告別的年代》等小說,都彰顯了馬來西亞華文小說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作實績。
“馬來西亞華語文學在保持本身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天生就具備來自歐美的給養(yǎng),具備文化多元性?!敝斐缈普f,“關注本土,書寫馬來西亞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一極,然而未來仍然有許多可能性。”
-
082021-03女神節(jié)日快樂
-
032020-11
-
272020-10
-
112020-09拜訪、留學 、緬甸、總領事館
-
112020-09柬埔寨 總領事
-
112020-09拜訪、留學、越南 總領事